激光武器这玩意,现在越来越像科幻片里的东西,但其实各国军队早就开始搞了。尤其是中美日这三个国家,在激光武器上投入不少精力,主要是为了对付无人机和小艇这些低成本威胁。标题里提的射程对比,美国8000米,日本1200米,中国的数据确实有点出人意料,因为它不光是数字大小的问题,还牵扯到实际应用和技术路径。
为什么激光武器这么火。传统导弹防空系统贵得要命,一发导弹打个无人机,成本不成比例。激光武器用电力驱动,边际成本低,理论上能无限发射,只要船上或车上的发电机扛得住。美日中都在这个领域发力,但侧重点不同。美国海军主导,日本陆上自卫队跟进,中国则是军工企业领头。2025年到现在,技术进步快,美国的HELIOS系统刚测试完,日本的车载激光在2024年底亮相,中国Silent Hunter和LY-1系统也频频露面。
展开剩余79%美国这边的激光武器,代表作就是海军的HELIOS系统,全称High Energy Laser with Integrated Optical-dazzler and Surveillance。2025年1月,他们在太平洋海域测试,安装在普雷贝尔号驱逐舰上。射程数据是5英里,大概8000米,这在当前舰载激光里算顶尖。功率起步60千瓦,能升级到150千瓦,甚至未来计划400千瓦。海军报告显示,它能对付无人机和小艇,激光束直击目标,烧毁电子设备或结构。测试中,成功击落多架模拟无人机,证明在大气干扰下还能保持精度。相比老一代LaWS系统,HELIOS集成到Aegis作战系统中,能和雷达联动,反应时间短。
而日本的激光武器发展慢一些,但2024年11月,陆上自卫队展示了10千瓦级高功率激光电子战车。射程据防务新闻是1200米,功率10千瓦,安装在8x8轮式卡车上,机动性强。系统包括探测雷达和激光发射器,能在2-3秒内烧毁无人机电路。成本低,每次发射几百日元,折合人民币几块钱,这点日本特别自豪。ATLA(日本防卫装备厅)说,它是为反无人机设计的,精度高,能部署在岛屿或城市边缘。2025年5月,在DSEI展会上,他们展示了改进版,增加海军概念,但射程没变。
而且中国激光武器让人意外的地方在于多样性和快速迭代。Silent Hunter系统,2025年2月在阿布扎比防务展亮相,射程2000-6000米,探测距离3000-8000米。功率有10、20、30、50千瓦档位可选,分固定和机动式,机动版装在6x6卡车上。维基和防务报告说,早版Silent Hunter射程800米,能穿透5层2毫米钢板,但2025版升级了,实际打击范围更广。CETC(中国电子科技集团)开发,能对外出口,已卖给沙特和俄罗斯。2025年9月,北京阅兵上,中国又秀了LY-1高功率激光武器,功率更高,设计用于舰艇防无人机和导弹,陆海两用。
对比射程,美国8000米遥遥领先,日本1200米垫底,中国2000-6000米居中,但探测距离8000米让它在预警上占优。射程不是唯一指标,美国HELIOS功率大,但受天气影响,雾天或雨天衰减严重。日本车载系统机动好,但功率低,只能打近距离目标。中国Silent Hunter和LY-1灵活,功率可选,成本控制得住,在沙漠或高原测试过,适应性强。沙特报告说,Silent Hunter在沙漠试验中需15-30分钟连续瞄准才能击落,但这也暴露热量管理问题。
技术路径上看,美国偏向高功率舰载,海军主导,集成现有平台。日本走低功率陆基,防卫省推动,强调经济性。中国军企主导,多型号并行,从低空防御到反导。2025年,中国在激光材料上突破,用国产光纤激光,效率高。RAND报告说,中美在定向能武器上差距缩小,中国投资大,工程师多。激光武器未来趋势是多目标跟踪,美国SONGBOW计划400千瓦,能烧导弹。
实际部署上,美国HELIOS装在多艘驱逐舰,2025年扩展到DDG-51级。日本电子战车入役,部队训练用。中国Silent Hunter出口中东,LY-1本土用。成本方面,美国每年10亿刀研发,日本几百日元一发,中国中规中矩。
不过地缘影响大,美国激光针对中国南海舰队,日本防钓鱼岛,中国护台海。2025年,中国激光卖给伊朗和俄罗斯,改变地区平衡。沙特说HQ-17AE和Silent Hunter防无人机效果一般,但俄罗斯用在乌克兰前线,击落多架。
长远看,激光武器改变战争规则,低成本反制高科技威胁。美国领先,但中国追赶快,日本稳扎稳打。未来功率上千瓦,射程上万米也有可能。
发布于:河南省至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